今年以来,5g网络建设呈现明显的加速趋势,作为新基建核心的基础设施领域,5g建设得到了国家多项政策的关注与支持。在5g大规模商用部署过程中,金融机构也陆续开展相关应用探索。依托5g提供的泛在移动互联基础设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未来将迎来更多移动场景下,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度融合的金融业务应用。
金融业5g数字化转型需求
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金融基础设施持续升级。伴随产业数字化趋势,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以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为代表的金融新业态对传统金融业务形成较大冲击,与此同时,金融服务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多数金融机构已经认识到,现有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信息化能力已无法有效支撑其在客群、业务等方面保持优势。随着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诸多大型金融机构对其支付清算系统、基础征信系统、账户体系和客户身份识别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并由此带动了全球范围内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升级浪潮。
二、金融业务应用升级需求与5g功能特性相契合。首先,5g的传输能力满足金融机构对数据这一未来生产资料传递的需求。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以及mmtc海量机器通信将拓宽数据采集渠道,带来动态化、非结构化的全量数据,由此可实现细分客群管理、用户风控画像、大数据精准营销等能力。其次,5g的可靠通信能满足金融业务即时性的需求。urllc高可靠、低时延传输以及单元容量,为端边云之间的高效数据交互提供了可能,可借助云端的算力对量化分析、交易决策等业务进行处理,增强业务的即时性和可得性。最后,5g的组网特性可满足金融业安全需求。网络切片能力可实现按需分配的专用网络部署,保证账户明细、信用评分等数据的安全传输与差异化处理,为金融数据价值的安全实现奠定基础。
三、疫情影响加速推动金融业务线上化、移动化趋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金融行业线下服务场景受限,金融机构线下获客留客能力受到较大冲击,金融业“非接触式”服务模式逐渐成为趋势。用户更多通过移动端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线上渠道获取理财、信贷、资管等业务信息,线上承载的业务量快速增长。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各银行机构线上业务服务替代率平均水平达到96%。与此同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监管侧快速响应,央行、银保监会、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今年年初相继印发了多个通知,对线上化、移动化的金融业务从政策层面“松绑”,同时加大对视频连线、远程认证等相关技术应用的研究支持。为提升技术对移动场景下远程服务的支撑能效,金融业5g部署需求量持续增长。
金融业5g应用赋能方向
从金融业流程上看,5g的赋能多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前台线上线下渠道整合与对客服务优化、中台风险管理与产品服务创新、后台智能化运营等,其中以中前台与业务结合度较高的应用较为成熟。
一、搭建定制化金融专网,推动线下网点转型。基于运营商5g核心网,结合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功能,金融机构可根据客流量、业务承载量、安全保障等级等要求,获得定制化的5g专网组网方案。对客流量较低的普通网点,可仅对业务进行逻辑隔离;对于有重要客户信息的网点,可使用边缘计算,保证关键数据不出本地;对于安全保障要求很高的部分,如金融园区或数据中心,可提供专用基站、专用频段等实现资源独享。基于5g网络的视频、语音能力,线下网点可有效拓宽服务半径,同时串联并合理分配各线下网点的资源,提升网点间协作效率,降低人力配置成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银行均建设了5g﹢智慧线下网点,广发证券等证券公司也已推进营业部5g应用体验试点工作。
二、整合线上多媒体渠道,强化金融业获客能力。5g高容量传输、海量终端连接等技术特性,可在前端用户线上触达渠道和精准化金融服务方面发挥突出作用。5g技术一方面提供了多维度流量入口,用户可利用智能手机、轻量化金融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硬件,通过通信社交应用、短视频平台、rcs富媒体通信等多媒体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使用5g网络的移动终端可带来海量用户数据,包括记录用户的出行习惯、消费偏好等,实现对用户的全面画像,精准挖掘用户需求,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有效解决传统地推网推的高成本、低客户转化问题。
三、优化前端交互手段,全面提升用户体验。5g与xr、超高清视频、ai视觉算法等技术的结合,可提供“面对面”低时延无感化交互。高性能5g网络可有效解决交互过程中的高时延眩晕感、视频图像渲染能力不足、终端移动性差、互动体验弱等痛点。可综合利用虚拟现实眼镜、智能手机、全息投影设备等终端设备,在客户引导、身份验证、产品业务介绍等环节打造沉浸式体验,高效感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加之使用后台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应用,可完成快速响应,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四、汇聚海量多元数据,实现全流程风控模式创新。5g与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为金融业带来了全方位多维度数据,提升了金融机构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将推动风控模式、风险产品的变革创新。在企业侧,利用巡检机器人、传感器、智能手环等终端设备与物联网连接,实现对企业开工时长、设备利用率、产量等关键指标数据的采集整合;在用户侧,可多渠道获取用户的交易行为习惯、风险收益偏好等信息,构建自有信息与外部数据的比对分析库,利用ai算法训练风控预测分析模型,实现风控的全流程优化。
五、延伸金融服务范围,催生全新金融产品。5g拓宽了用户获取金融服务的渠道,打通用户触达的“最后一公里”,例如,对线下网点的转型建设可拓宽网点的服务半径,对呼叫中心的改造升级将提供多媒体服务入口等。与此同时,对风险的快速准确评估,将催生更多突破性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包括理财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韩毅博马聪何阳 域的动产抵押债券、场景化财富管理,保险领域的5g车险、5g财产保险、5g农业保险等。未来,随着车联网的进一步发展,5g将充分发挥在实时传输、定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更多新险种的开发。
5g金融应用未来展望
建立包容创新的规范化监管体系。巧用监管沙盒等开放性举措,为5g应用探索提供弹性边界;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统筹产学研用协作,推动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证参与主体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5g金融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加快对5g环境下的金融业新模式探索。5g的大规模应用会带来业务模式与运营模式的转变,以产品服务分类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业务新架构快速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应当构建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业务系统,借助5g技术加速打造特色化产品和服务,抢占先发优势。
5g应用建设应充分结合业务需求与自身优势。各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业务特征,尤其是对线上化部署的需求程度,分阶段按步骤制定5g网络部署方案,同时发挥自身业务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与5g技术结合打造场景化差异化服务,以有效提升用户触达和增值收益。